零嘴中的不明成分,您吃得安心嗎?

健康護照 Health Passport – Trust TM  » 醫藥保健 »  零嘴中的不明成分,您吃得安心嗎?
0 Comments


近年來,台灣食安風暴肆虐,在社會壓力之下,政府也強制規定食品添加物名稱須完整標示,因此在包裝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陌生添加物名稱,這些添加物讓人搞的一頭霧水,本篇文章要與大家介紹一個最常見添加物「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Sodium 5’–Inosinate,通常稱IMP)」,在商店中的泡麵、零食、微波食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IMP最大的用途,在於添加於食品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鮮甜肉味,可以彌補因加工程序導致食物風味流失的問題,並增添風味,使食物的嚐起來更加美味。在泡麵、洋芋片、微波食品、番茄醬等,皆有其添加物。

IMP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1908年味精之父池田菊苗,從海帶中萃取出麩胺酸鈉,添加於食物中會讓食物嚐起來更美味,因此池田局苗便將這種感覺命名為『鮮味』,從這刻開始鮮味便成為了第五個被發現的味覺。從食物中開發的研究,也自此開始蓬勃發展起來。1913年,池田菊苗弟子,在乾鰹魚片中發現,其中含有一種有別於麩胺酸鈉的鮮味,這便是「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Sodium 5’–Inosinate)」的由來。

IMP雖然可以添加食物的美味,但是每種食物都合適的攝取量,過量的話反而對於人體來說,反而不好。IMP在人體中扮演著核苷酸的合成的重要角色,若是在正常情況之下,能夠經由代謝轉換成尿酸排出,但若本身代謝有異常的情況者,攝取後可能會導致代謝異常,致使血中尿酸含量升高,引發痛風症的情況。

資料來源:

  1. https://www.unature.tw/blogs/unature/14998121-no-10-5
  2. http://clementw.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30.html
  3. http://protein-functions-intakes.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html
  4. https://pixabay.com/zh/photos/翻转-花生翻转-小吃-164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