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首例屈公病,關節疼痛誤判痛風

健康護照 Health Passport – Trust TM  » 醫藥保健 »  本土首例屈公病,關節疼痛誤判痛風
0 Comments

文-Ken
講到病媒蚊感染,大家比較有印象可能是登革熱,登革熱幾乎每年都會大流行一次,感染後可能併發的出血症狀,像是牙齦、皮下、眼角膜、內臟等,更可能出現腹水、胸腔積水等急性症狀,致死率達10-50%,屬於高風險的疾病,然而,今年九月初發生一起本土女性被病媒蚊感染的案例,也是出現典型的紅疹、發燒、關節痛,經過抽血檢驗後,確定是名為屈公病的感染症狀,這是一種跟登革熱非常類似的疾病,最大特徵在於出現嚴重或長期的關節疼痛,初期症狀容易跟登革熱或是痛風混淆。
屈公病在過去都是以境外感染居多,較少出現台灣本土的案例,但累積至今年九月,境外感染也已有16例,本土感染為1例,跟過去同期相比,也已經是歷年來最高,因此,疾管局也針對此次的本土感染相當重視。
屈公病感染途徑
屈公病跟登革熱的感染途徑相似,都是由攜帶病毒的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感染,登革病毒或屈公病毒在這兩種蚊子體內大量繁殖,約經過8-12天後就具有感染力,健康的人被帶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後,病毒可以在人體內潛伏3-8天,之後病人會開始發病,出現發燒、疲累、噁心、嘔吐、頭痛、肌肉痛或關節痛等症狀,然而,屈公病可能不會造成嚴重出血,甚至休克現象,但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疼痛,甚至會無法行走,發作時間可達到數周或數月,這是登革熱不常發生的症狀。
如何判斷叮咬我的蚊子
一般我們在家中看到的蚊子,約有九成以上都是熱帶家蚊,幾乎可以孳生在任何水容器,隨處可見,一次吸血約2到5毫升,還有一種稱為地下家蚊的外來種,在冬天比較常看到,這些較常看到的品種,外觀上都比較接近黑色,沒有明顯的白色紋路,而登革病毒或屈公病毒帶原的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身上會密布許多銀白色斑點,腳上皆有黑白相間的斑蚊,外觀看起來比較華麗,埃及斑蚊喜歡躲藏在室內,像是衣櫥、陰暗的地方,白線斑蚊大多分布在室外或是一些山林野區,活動時間約在清晨6-8點跟傍晚5-7點。
屈公病對人體的危害風險
感染屈公病的病毒是一種稱為基孔肯雅病毒(CHIKV)的病原體,會引起急性的疾病,除了上述的一些共通症狀,嚴重者造成失能性關節痛,甚至造成老年的慢性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起源於非洲地區的熱帶性疾病,在2004年後又重新出現,造成全球600萬例的病例,致死率約1/1000,最明顯特徵就是感染後會呈現「彎腰行走」的姿態,對於神經系統的傷害更是在許多文獻中被證實,如果是分娩期間的婦女受到病毒感染,有50%的機率會傳染給新生兒,可能會造腦腫脹、腦出血,或是發展成殘疾或死亡,有關基孔肯雅病毒的神經學數據雖然不多,但在臨床上累積的病症已經強烈支持基孔肯雅病毒對於神經傳導活性的影響[3]。
防蚊大作戰
隔絕病媒蚊的不二法則,就是先清除蚊子的生長環境,蚊子在形成成蚊之前,蚊子會先經過卵、孑孓、蛹的時期,如果只是驅殺成蚊,還是會有源源不絕的幼蟲生長,蚊子會將卵產在水中,因此,清除積水容器是防蚊大作戰的重要環節,像是種植黃金葛的小盆栽,花盆底部積水,冰箱、飲水機、烘碗機等盛水底盤,水生植物的觀賞容器、遮蓋用的塑膠部凹槽或是遮雨棚的積水,只要有一點點的積水空間,都可能成為蚊子幼蟲生長的溫床。
感謝Dr.Ken提供
Reference
[1] 衛服部-登革熱屈公病教戰手冊
[2] 2019屈公病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
[3] Das, Trina, et al. “Chikungunya fever: CNS infection and pathologies of a re-emerging arbovirus.”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91.2 (2010): 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