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台灣老人家骨折有多嚴重嗎? 骨折該怎麼預防? 哪些藥物可以選擇?

健康護照 Health Passport – Trust TM  » 醫藥保健 »  你知道在台灣老人家骨折有多嚴重嗎? 骨折該怎麼預防? 哪些藥物可以選擇?
0 Comments

▌骨質疏鬆怎麼發生?

根據健保資料顯示,65歲以上婦女的髖骨骨折平均年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505例,在男性則為225例,當髖骨骨折發生後,其一年內之死亡率約為33%,存活者中也常因此變成不良於行,甚至終身需依賴他人照顧。

骨質疏鬆的分類

骨質疏鬆症可以分成原發性或繼發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可以再分成I型和II 型。

在 I 型中(type1,postmenopausal),發生在停經後不久,骨質流失迅速,主要在骨小梁(骨內的一個結構,表面覆蓋成骨細胞)中觀察到,並且與椎骨和橈骨遠端骨折有關(就是戴手環或手錶的地方)。

II 型或老年性與衰老有關(type2.senile),這是一個自然老化過程,發病機轉主要因老年人維生素D合成下降,使腸胃鈣吸收能力下降,血鈣偏低導致副甲狀腺分泌增加,使破骨細胞活性增加,造成骨質流失與骨內海綿結構破壞。

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多為疾病或荷爾蒙異常所造成,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庫興氏症候群(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度)等內分泌改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發炎,多發性骨髓瘤、克隆氏症等疾病。

哪些方法可以預防與治療

1.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

機轉:抑制蝕骨細胞(osteoclast)的骨再吸收作用

藥物:口服型雙磷酸鹽類,福善美保骨(Alendronate 70mg + 2800IU Vit D3),正常骨骼形成需要維生素D,因此併用維生素D來提升治療效果。

針劑劑型雙磷酸鹽類,骨維壯(Ibandronate)每三個月注射一次

                                      骨力強(Zoledronic acid)每年注射一次

2.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物(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機轉:作用在骨頭的雌激素接受器,產生抗蝕骨作用來增加骨質密度

藥物:鈣穩 (Raloxifene 60mg),一天服用一顆。

3.合成人類單株抗體(Denosumab)

機轉:與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結合,抑制RANKL和破骨細胞結合,避免骨質流失。

藥物:保骼麗(Denosumab),專門治療停經後婦女之骨質疏鬆,每6個月皮下注射60mg。

4.副甲狀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機轉:刺激造骨細胞,促進骨質新生。

藥物:Forteo骨穩(Teriparatide),每天一次20mcg,皮下注射在大腿或腹部

5.鍶化合物(Strontium ranelate)

機轉:降低骨質再吸收,並增加骨質形成的雙重作用

藥物:補骨挺疏(Strontium ranelate),每天一次,口服2g,需同時補充1500mg鈣及維生素D(800IU)

此外,在義大利進行的一項隨機雙盲的對照試驗中,試驗中包含了120名45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在經歷更年期到結束後,追蹤6個月到36個月,並且排除了服用藥物、抽菸喝酒等影響鈣吸收的習慣,在每日飲食中增加含有500毫克鈣和200 IU維生素D的片劑,經過30個月的使用後,使用額外補充鈣片的組別,總骨質密度(BMD)變化與安慰劑組具有顯著差異,如果單純從食物補充鈣與維生素D並無差異變化。因此,額外補充鈣加維生素D的組合,已經在年輕女性的骨質密度得到證實,所以建議提早補充鈣和維生素D,有助於預防停經後早期骨質流失。

Reference:
[1] Han, Yujiao, et al. “Paracrine and endocrine actions of bone—the functions of secretory proteins from osteoblasts, osteocytes, and osteoclasts.” Bone research 6.1 (2018): 1-11.
[2] Gali, Julio Cesar. “Osteoporosis.” Acta Ortopédica Brasileira 9 (2001): 53-62.
[3] Di Daniele, Nicola, et al. “Effect of supplementation of calcium and vitamin D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ineral content in peri-and post-menopause wome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50.6 (2004): 637-641.